"

四依法

"

四依法指的是依法不依人、依义不依语、依智不依识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,其中法四依指的是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种正法,行四依指的是修行者所依止之四种行法。

四依法——即依法不依人、依义不依语、依智不依识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

四依法——即依法不依人、依义不依语、依智不依识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

本源法师讲解:佛教的四依法

要知道在学习佛法的时候,其中四依法是非常重要的,是师兄必须要了解清楚的,只有了解清楚了之后,才能正确修行,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本源法师是如何讲解佛教的四依法。

本源法师讲解:佛教的四依法

四依法很重要。一、依法不依人。二、依义不依语。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四、依智不依识。

什么叫“依法不依人”呢?不是说这个人名气有多大,“因为他是大和尚,我才信他”,不是的,要看他讲的话是不是佛经祖师的传承,这样叫“依法”。如果他讲的不符合经典,那就不能依从;如果有人虽然是个恶人,他说“念佛往生”,你就要依他,因为他讲的是佛法。

当初释迦牟尼佛求法就是这样子的,向罗刹鬼求法,求半句偈子,佛都献身让他吃掉。这叫“依法不依人”,不依这个人的名望、学问、资格、地位。但是,我看现在“依法不依人”的人,一万个里面难得几个,讲实在的,都是“依人不依法”,“因为他是我的师父,因为他名望高……”如何如何,“哎,你讲的怎么跟大法师讲的不一样?”这就不是“依法不依人”了,你讲这句话,是在挑拨人际关系,是不是?我在这里,隆道法师在那里,“哎,你怎么讲的跟他不一样?”如果我们两个搞得有矛盾,那怪谁?怪你。

他讲的是禅宗,我讲净土宗,当然不一样!佛法八万四千门,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经和那部经就不一样,那怎么办?“师父,你讲的净土宗,经典依据在哪里?你这么讲有什么根据?”好,师父就交底出来,哪部经、哪部疏论,释迦牟尼佛怎么讲,祖师怎么讲……如果听过之后,“依法不依人”,虽然他没有名气、没有修行、没有道德,但是讲的是佛法,就要依从。

什么叫“依义不依语”呢?佛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意思,如果死在语言文字上了,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、指向的话,那是不行的。比如说,经中讲“乃至一念”、“乃至十念”往生,如果你误解说“我只念一声佛号就能往生,再不用念了”,那就是没有懂得《无量寿经》的意思;如果“依义”,如祖师讲的,祖师讲“乃至一念”、“乃至十念”是多到一辈子念佛,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,临终才遇到佛法,一声、十声也往生,这个叫“依义不依语”。你光依表面语言,就可能出问题。

本源法师讲解:佛教的四依法

什么叫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?“了义”就是透彻的、真实的:“不了义”就是方便的、权假的。比如说,《观经》讲到三福九品回向也可以往生,这是“不了义”,是方便;《阿弥陀经》就讲了: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,念弥陀名号能往生,这个是“了义”。《阿弥陀经》是《观经》的延续,《观经》把定散二善讲完后,归到《阿弥陀经》,归到最后一句话,说:“阿难,汝好持是语,持是语者,即是持无量寿佛名。”“我讲那么多,你就念这句佛号。”这是比较法,意思是说三福九品也可以回向往生,要念佛就更好。

什么叫“依智不依识”呢?“智”就是心智、智慧:“识”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见解。当然,我们没有智,那我们依祖师。比如讲“一心不乱”,你看到“一心不乱”四个字,如果用意识分别,“要这样子、那样子……”,那就违背了佛理。《阿弥陀经》也好,不管讲怎样念佛,不能违背弥陀本愿,如果和阿弥陀佛所发誓愿不相吻合,那一定是教化的方便,一定要归到佛的本愿,所以,善导大师把“一心不乱”解释为“专复专”。

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,他有智,那就依他的。从圣道门来讲,如果悟得自性了,能悟得一切佛法真理了,当然“智”就开发出来了。禅宗尤其有这个特点,禅宗的公案讲出来,我们都云里边、雾里边,为什么?凡夫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,这些公案是破除执著的,没有智慧就不能了解,那只有听祖师的。如果你不懂,看了很多公案,就会骂祖师了,“讲什么话?糊里糊涂、颠三倒四的!”那你不懂得佛法。

按照“四依法”学佛,确实能得利益。在净土宗里边,我们曾介绍过,要门、弘愿门,要门就是“不了义”,弘愿门就是“了义”,弘愿是阿弥陀佛真实本愿;要门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的,随顺众生的根机,是调化的方便。所以,《观经疏》讲:“娑婆化主,因其请故,即广开净土之要门;安乐能人,显彰别意之弘愿。”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,讲净土要门;阿弥陀佛显彰祂的本心,即“别意弘愿”,特别的意思,韦提希夫人想不到的。这才是真实、了义。

那么,了义和不了义之间的关系怎样呢?从不了义,进入了义,这叫“由方便进入真实”。

我们去劝化人家,有时讲了义,有时讲不了义。“念佛往生”是了义,“念佛保平安”是不了义,但是你不能说不对,确实有这个效果,但是,如果你先跟他讲了义,他不能接受,所以,一开始先说“念佛病就能好,就能消灾免难”,先要讲不了义,随他的根机;他进来之后,慢慢根机成熟了,就要讲了义了,“念佛不能老求这个,求往生!”各位也在作这些事情。

本源法师讲解:佛教的四依法

通过本源法师对四依法的了解,师兄是不是了解的更加透彻了,这样可以帮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,同时也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。

...查看更多
到底什么是四依法

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,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师兄说四依法,但是对于刚刚学习佛法的师兄来说,可能对其了解的还不是特别深,因此就不能更好的去修行,那么到底什么是四依法呢?

到底什么是四依法

四依法,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。学佛的人,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,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;但要有智慧的随顺佛陀的教诲,感情的随顺是错误的,要理智的随顺。而理智的随顺就是:

一、依法不依人,依法是依靠经里所教导的,认识宇宙、人生真相的方法。不依人是不管你多么有名、有地位,如果你所讲的与佛法不一致,都应以佛法为准则,不能感性的依某个人为准。

二、依义不依语,读过历史的人都晓得,佛学所有的经典,都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写的,而是佛圆寂后,由弟子们回忆写出来,这到底可靠不可靠?佛经翻译成中文或其它的文字到底对不对?是不是翻译人自己的意思?像这类的疑惑太多了。所以佛这一句“依义不依语”,破除了我们的疑惑,只要意思合于佛义,言语上多说少说、怎么说没有关系。因此在中国译经史上,有义译与直译两种,罗什大师的翻译是依据经文大意而翻,所以属于意译;玄奘大师则是直译,依梵文一句句的翻译过来。鸠摩罗什大师是翻译经文的大意,没有顺着经文更容易契机与理解。

到底什么是四依法

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佛经的义理,有些是随顺真理法相而说,有些是曲就众生的根器而说,所以对于是胜义说或世俗说,如果不分别清楚,而以佛随机的方便法作为思考的依据,修行就难免多走冤枉路了。那什么是了义呢?如果这个法是正确的修行方法,修学以后能断除烦恼、能真实的利益众生,这就是了义;反之,这方法修学以后,不能断除烦恼、真实的利益众生,又增长贪瞋痴,就是不了义。

四、依智不依识,佛法以正觉的解脱为目标,但是如果依执着取相的分别心识而修行,是怎样也不会解脱的。必须亲近善知识,依戒、定、慧、离相、无分别的智慧而修,才能引发无漏正智向于解脱。

到底什么是四依法

上面就是针对到底什么是四依法的相关介绍,只有对其的含义了解透彻,才能更好的去修行,同时在修行的路上走的更远,收获更多的知识。

...查看更多
佛教四依法讲解

既然四依法是很重要的,那么师兄就一定要去了解,只有了解了之后,才能更好的去修行,但是对于刚接触佛法的师兄来说,肯定是不太了解的,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佛教四依法的讲解吧。

佛教四依法讲解

一、依法不依人。二、依义不依语。三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四、依智不依识。

什么叫“依法不依人”呢?不是说这个人名气有多大,“因为他是大和尚,我才信他”,不是的,要看他讲的话是不是佛经祖师的传承,这样叫“依法”。如果他讲的不符合经典,那就不能依从;如果有人虽然是个恶人,他说“念佛往生”,你就要依他,因为他讲的是佛法。

当初释迦牟尼佛求法就是这样子的,向罗刹鬼求法,求半句偈子,佛都献身让他吃掉。这叫“依法不依人”,不依这个人的名望、学问、资格、地位。但是,我看现在“依法不依人”的人,一万个里面难得几个,讲实在的,都是“依人不依法”,“因为他是我的师父,因为他名望高……”如何如何,“哎,你讲的怎么跟大法师讲的不一样?”这就不是“依法不依人”了,你讲这句话,是在挑拨人际关系,是不是?我在这里,隆道法师在那里,“哎,你怎么讲的跟他不一样?”如果我们两个搞得有矛盾,那怪谁?怪你。

佛教四依法讲解

他讲的是禅宗,我讲净土宗,当然不一样!佛法八万四千门,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经和那部经就不一样,那怎么办?“师父,你讲的净土宗,经典依据在哪里?你这么讲有什么根据?”好,师父就交底出来,哪部经、哪部疏论,释迦牟尼佛怎么讲,祖师怎么讲……如果听过之后,“依法不依人”,虽然他没有名气、没有修行、没有道德,但是讲的是佛法,就要依从。

什么叫“依义不依语”呢?佛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意思,如果死在语言文字上了,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、指向的话,那是不行的。比如说,经中讲“乃至一念”、“乃至十念”往生,如果你误解说“我只念一声佛号就能往生,再不用念了”,那就是没有懂得《无量寿经》的意思;如果“依义”,如祖师讲的,祖师讲“乃至一念”、“乃至十念”是多到一辈子念佛,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,临终才遇到佛法,一声、十声也往生,这个叫“依义不依语”。你光依表面语言,就可能出问题。

什么叫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?“了义”就是透彻的、真实的:“不了义”就是方便的、权假的。比如说,《观经》讲到三福九品回向也可以往生,这是“不了义”,是方便;《阿弥陀经》就讲了: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,念弥陀名号能往生,这个是“了义”。《阿弥陀经》是《观经》的延续,《观经》把定散二善讲完后,归到《阿弥陀经》,归到最后一句话,说:“阿难,汝好持是语,持是语者,即是持无量寿佛名。”“我讲那么多,你就念这句佛号。”这是比较法,意思是说三福九品也可以回向往生,要念佛就更好。

什么叫“依智不依识”呢?“智”就是心智、智慧:“识”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见解。当然,我们没有智,那我们依祖师。比如讲“一心不乱”,你看到“一心不乱”四个字,如果用意识分别,“要这样子、那样子……”,那就违背了佛理。《阿弥陀经》也好,不管讲怎样念佛,不能违背弥陀本愿,如果和阿弥陀佛所发誓愿不相吻合,那一定是教化的方便,一定要归到佛的本愿,所以,善导大师把“一心不乱”解释为“专复专”。

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,他有智,那就依他的。从圣道门来讲,如果悟得自性了,能悟得一切佛法真理了,当然“智”就开发出来了。禅宗尤其有这个特点,禅宗的公案讲出来,我们都云里边、雾里边,为什么?凡夫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,这些公案是破除执著的,没有智慧就不能了解,那只有听祖师的。如果你不懂,看了很多公案,就会骂祖师了,“讲什么话?糊里糊涂、颠三倒四的!”那你不懂得佛法。

按照“四依法”学佛,确实能得利益。在净土宗里边,我们曾介绍过,要门、弘愿门,要门就是“不了义”,弘愿门就是“了义”,弘愿是阿弥陀佛真实本愿;要门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的,随顺众生的根机,是调化的方便。所以,《观经疏》讲:“娑婆化主,因其请故,即广开净土之要门;安乐能人,显彰别意之弘愿。”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,讲净土要门;阿弥陀佛显彰祂的本心,即“别意弘愿”,特别的意思,韦提希夫人想不到的。这才是真实、了义。

那么,了义和不了义之间的关系怎样呢?从不了义,进入了义,这叫“由方便进入真实”。

我们去劝化人家,有时讲了义,有时讲不了义。“念佛往生”是了义,“念佛保平安”是不了义,但是你不能说不对,确实有这个效果,但是,如果你先跟他讲了义,他不能接受,所以,一开始先说“念佛病就能好,就能消灾免难”,先要讲不了义,随他的根机;他进来之后,慢慢根机成熟了,就要讲了义了,“念佛不能老求这个,求往生!”各位也在作这些事情。

佛教四依法讲解

通过以上的介绍,师兄对四依法肯定有了更深的了解,了解了之后,可以帮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,让师兄在修行的路上不会迷失自己的本心,从而有所收获,利益自身。

...查看更多
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

在佛陀涅槃前,留给学佛人四依法原则,只要按照四依法去修行,是可以更好的领悟佛法中的智慧,领悟其中的智慧,下面就针对佛教四依法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

首先是“依法不依人”。当今时代是末法时期,《楞严经》说,我们当前这个时代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”。《往生论注》也说:“难行道者:谓于五浊之世,于无佛时,求阿鞞跋致为难。……一者外道相善,乱菩萨法。”两者都说明了依法不依人的重要性。依法不依人就是我们学习佛法所要依准的是经典,而不能以说法的人言为所准。依法不依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,就是不以人的身份、地位、名望、学识等作为学法的依准。我们净土宗所依的法就是净土三经和祖师的传承教理,而不是其他。

其次是“依义不依语”。这个“义”就是佛讲经典的本意你要明了。唐朝女皇武则天为八十卷《华严经》作了开经偈:“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”经文的真实义解才是我们学法所要依准的。比如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有言:“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……一心不乱: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。”这个“一心不乱”如果从字面上说,就是要能达到心际湛然,禅定的一心不乱,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是这么理解的,这样从字面上来解释,凡夫念佛往生实在是太难了。这就是依语,而没有依经典的真实之义所致。

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

对于经典的理解,因为“难解如来真实义”,那么就要有祖师的帮助来彻达佛义。有着“弥陀再来”之称的善导大师,将经典中的“一心不乱”解释成念佛专复专,一心一意而不杂乱。我们依准善导大师,是因为善导大师是站在阿弥陀佛弘誓大愿的立场上来解释经教,与教典相符,是了义教,究竟、透彻、圆满。这就是依义不依语,否则我们就会误入歧途而不自知。

再次是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,很多学佛人并没有很好地理解“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”这一原则。什么是“了义呢”? 我们净土宗行人,以我们造恶众生的根机,学习净土三经以及祖师的法脉传承,越学越法喜,往生平生决定,临终获得成佛大利益,这就是“了义”。

最后是“依智不依识”。“识”就是我们的六识分别,以意识来分别;“智”就是般若智慧,已经透达诸法实相。我们的意识是无法达到般若智慧的,所以我们没有智慧,学习佛法不能以凡夫的知见来揣测佛义,我们最多是进行思维逻辑推理,但是结果能否契合佛法就不一定了。比如有人以分别念来理解往生,认为只有善人能往生,而恶人不能往生,这就是把凡夫的识超越于佛智之上,造成理解佛义的偏差,障碍了苦难众生的往生出离。

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

可见,四依法对我们学习佛法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说只要按照四依法去修行,不但可以更快的领悟其中的智慧,还能收获更大的功德,利益自身。

...查看更多
结语

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,学佛的人,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,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,《金刚经》云:“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”佛陀说种种法,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自己的真如佛性,譬如以指头指我们见到月亮。所以修学佛法要能“因指见月”,千万不能执着指头,反遮蔽双目而见不到月亮,徒然空费宝贵光阴。

相关新闻